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经济增长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这一年,台江区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现代金融、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推动7条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坐落在台江的“闽江之心”核心区景观初步显现。包华 摄
现代商贸方面,文旅商加快融合发展,主动融入福州“三宝城”项目建设,完成业态摸底、雁塔一地块征收、雁塔二地块前期准备等工作,配合高标准编制规划;高品质建设“闽江之心”标志性项目,滨江步行街、青年广场、青年桥建成开放,青年广场获评2022年全球未来设计金奖,达道河街市、中亭街廊道、台江码头片区提升等二期项目加快推进实施,“闽江之心”向世界宣传推介,声动海内外;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通过4A级景区初评考察,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苍霞建设全省首条“福”文化示范街、“福”文化博物馆;发挥生态优势,打造“闽江游”、红色文化游、内河游、古厝游等多条精品旅游路线,前三季度实现旅游总收入44.52亿元,同比增长1.5%,是全市唯一旅游收入正增长的区县……
台江数智港成为全市首个在高端金融商务区建立的数字经济高地。梁展豪 摄
数字经济方面,大力发展数字内容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台江数智港建成投用,建成全省首个数字人民币消费示范街,入选2022年度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未来独角兽”企业3家、“瞪羚”企业4家、福建省2022年度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企业3家。全区119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企业全年营收约260亿元,27家数字内容产业链企业全年营收约40亿元。
全力打造滨江福地
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区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城市短板,是提升城市品质中重要一环。
这一年,台江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管理,全力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滨江福地。
台江打造活力商业街区。包华 摄
完成6个地块房屋征收工作,征收占地261亩、总面积34万平方米、涉及户数4000户。其中,上海西新村地块35天实现签约率99.1%、封房率99.05%,获市政府通报表扬;雁塔一地块18天实现100%签约封房及净地交付任务,再次刷新“台江速度”。
完成阳光城悠澜郡、万科澜悦等项目7686套安置房交房回迁工作。高标准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220个,苍霞新城全方位改造提升二期工程基本完成,成功打造绿色社区建设样板,全面完成49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61个雨污分流整治项目、瀛福路等10个市政道路建设项目。
完成中亭街、半岛国际等8个夜景灯光提升项目,荷塘、南星等大众汤屋及高桥村井温泉文化展示体验点即将建成投用,鳌峰片区高品质饮用水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福州“三宝城”城市(县城)更新、福瑞社区10分钟生活圈无障碍改造示范区分别获评年度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省级样板工程第一名、第三名。
同时,提升城区精细管理,在闽江北岸江滨路核心段打造市级精细化管理示范街区样板,在全市首创“闲置物共享货架+工具箱”垃圾分类新模式,垃圾分类工作考评位居全市前列。提质生态城区建设,常态化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持续推进“散乱污”整治,辖区主要流域省控断面均达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
这一年,台江区加快民生事业补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社会保障方面,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开发公益性岗位150个,新增城镇就业14626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178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提高至75元。在全市率先扩大部分重度残疾困难对象低保救助范围,累计发放各类低保、医疗补助、临时救助等各类抚恤补助金1811万元。
上下杭幼儿园。梁展豪 摄
加快打造教育强区,投入资金2400万元,新改扩建上下杭幼儿园等5所学校。全区学前教育普惠学额覆盖率达94.65%,公办学额覆盖率达52.21%,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比例达100%。中小学100%通过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评估。成立台实小等6个教育集团,学校(园)覆盖率达76%,居全市前列。
着力建设医养台江,持续深化与福建中医药大学、省人民医院等校院合作,开展“千名医师万人次下基层”活动,成立全市首个医疗健康产业党建联盟和中医药产业人才驿站,设立5个名医工作室、3个非遗工作室、17个特色专科专病门诊。区疾控中心大楼建设有序推进。区社会福利中心即将竣工验收,建成养老服务机构55家,推动苍霞街道苍霞新城等3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实现52个社区长者食堂全覆盖,形成“1个中央厨房、5个示范点、52个社区全覆盖”的居家养老助餐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