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如今变身“大有斋”,成为漆器艺术馆
馆中的宋元瓷器
郑朝铨老先生1∶1复制的马王堆漆画枋
许德越制作的《花开富贵》大漆御案是镇馆之宝
昨日,福州上杭路95号古厝修缮之后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曾是闽王王审知三十三世裔孙开创的“元亨药行”,在福州颇有名气,而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上下杭街区唯一的漆艺馆“大有斋”。
这里藏了什么宝?未来又会如何呈现于游客面前?昨日,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古厝前世元亨药行曾是福州知名药行
上杭路95号,使用面积833平方米,最初的主人叫王开朗,是闽王王审知三十三世裔孙。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5年),王开朗从闽侯南通马腾村到福州“创业”,创设“元亨药行”。
这座院落共有四进,据资料记载,第一进曾为王家经营的参茸、西药和医疗器械;第二进为中药材经营部柜台,楼上系店员宿舍;第三进为中药材仓库,还有翻晒中药材的大阳台及一间大厨房。隔邻97号也有四进,乃王氏家族的居屋。药行二、三
进,与居屋二、三进有小门互通,有时中药材货源太多了,药行第三进仓库容纳不下,就由第二进小门将中药材堆放在居屋第二进的厅堂,由此可见当时“元亨药行”的规模。
清末民初,“元亨药行”已发展成为福州早期较大规模的中药材批发商之一。药行到了王开朗孙辈王幼恺手上更名为“致远药行”,还兼营进出口生意。如今在上杭路97号的门口,还可以看到印着“福州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白底黑字招牌的痕迹。
古厝今生漆艺馆藏着许多镇馆之宝
如今的上杭路95号已更名为“大有斋”,是一家漆器艺术馆。
“主人”有两位——邓颖春、张勇杰,他们都是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他们邀请来了漆艺大师许德越,将这里打造成为漆器艺术馆。
邓颖春介绍,许德越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因炼漆,与福州传统漆器制作结缘,三十多年,他一直坚持着用最传统方法制作漆器。
邓颖春指着摆放在门头房的两只巨大漆瓶说:“这一对大瓶,许老师做了4年;还有这件大宋漆作,
再现了福州宋墓出土的漆盒的制作工艺,这些都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另一件‘镇馆之宝’是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的‘国礼’——《花开富贵》大漆御案,也出自许老师之手。”
“大有斋”还收藏有许德越的老师郑朝铨老先生的仿马王堆出土的漆画枋。据张勇杰介绍,当时马王堆出土这件文物时,漆器需要修复,在全国寻找修复漆器的工艺师,最后在福州找到了郑老师,修复之后,郑老师按1∶1复制了这件漆器。
漆与瓷的“碰撞”
邓颖春还试图给福州漆器赋予更多的可能。
“大有斋”的首次亮相,邓颖春便想让漆器与宋元茶器做一次“碰撞”。邓颖春说:“福建的窑口很丰富,闽北有建宁窑、将乐窑,福州有淮安窑、宦溪窑及福清的东张窑,闽南有德化窑、同安窑……第一次的展览,前半部分是漆器,后半部分是宋元瓷器展。瓷器易裂易碎,修复的技艺叫作‘金缮’,我们还计划在这里开设传统文化的讲堂,第一堂就说金缮。”
邓颖春介绍,未来这里还会邀请博物馆的研究员来开讲座。此外,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的典藏交流中心将设在这里,定期举办各类古玩、字画鉴赏等活动。
今日上午10:00,“大有斋”将举办鉴宝活动,邀请林忠淦、杨琮、樊万春等省内知名专家免费为市民鉴宝。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