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台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上下杭星安桥巷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 2020-11-17 10:25 浏览量: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台江码头的兴盛得益于闽江发达的内河航运。上游可直抵闽北,下游经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马尾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出琅岐岛,注入东海。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台江码头在明清时期迅速成为海陆货物中转和商贸的中心。

  如今在上下杭,人们随处可以看到“穿越百年台江码头”的宣传字样,体现这座城市重整上下杭时的思考与探索,其辞也淡,其旨也远,人们确实需要一个地方,既可以重新回眸老福州“十里洋场”的商帮聚集地,也可以找回传统的建筑样式、乡愁、人情、手艺……庆幸的是上下杭得到了适时的保护,让人们可以穿透历史的烟云,重新认识上下杭的历史定位和现实功能。

  在蓬埕站下车,穿过支前路、隆平路,拐进星河巷,闲云野鹤般地沿着三捷河边的石板路信步而行,这边是星河巷、三通桥下巷,河的另一边是利发巷、合春巷,两边榕树繁茂,虬须垂地,遮天蔽日,浓荫匝地。三捷河上有星安桥、三捷桥、三通桥三座石桥,沿河两侧有观音庵、舒叙茶馆、左海春秋酒馆、张真君祖殿、永德会馆等,有为数不少的古建筑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明清时期,这里遍布京果行、布行、国药行、颜料行、茶楼、酒肆、钱庄等,到了清末民初,又开设了洋行、银行、邮局、保险公司……一时物阜繁盛,有着“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美誉。穿行在沿河的小巷里,四合院、照壁、马鞍墙、庙宇、香炉、明堂、门神、灯笼、楹联、绿树……奔凑而来,组合成一幅清新明丽、淡雅闲适的画卷,让匆匆而来的我松弛下来,可以闲逛了,可以游园了。

  自宋以后,受闽江水带来的泥沙冲击,这里形成两个大沙痕,形成陆地,并逐渐聚集为街市,即为上下杭。明末清初,上下杭靠着水陆交通便捷的优势,市井迅速发展,遂成闽北物产集散枢纽。清末“五口通商”之后,上下杭更加繁荣,成为各地商帮的集中地,八闽会馆云集于此。

  福州扼守西北两面山地之险,又借助闽江相对完善的内河航运水系,可以辐射全省绝大部分地方,这是省内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地理优势,苍霞洲上下杭那些云集的各地会馆便是明证:“建郡会馆”“古田会馆”“永德会馆”“南郡会馆”“闽清会馆”……

  利发巷91号是一座西洋风格建筑,但也不乏中华文化的元素。墙脚用齐整的长石条砌成,其上是一色清水的红砖外墙。西式雕花的石拱门,图案精美,上面拱起的弧形部分用乌金石,下半部分则用花岗石,拱门上方有一方无字匾额,匾额上则是一个中式的斗拱飞檐门头,大门两侧二楼各有一个西式小阳台,中西合璧。宅前临水,有树荫庇,风声花语,游人寥寥,有“柳荫堤畔闲行”之乐。

  星安桥巷74号门前有一座星安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距今有二百三十多年。桥上的青石已经磨得圆润锃亮,发出幽幽的光芒,安卧在树荫下,枕着流水,见证着曾经的繁华。在清代,从南台岛的仓前渡江后,星安桥是陆路进福州城内的重要通道,借助便利的地理位置,这里商贾云集,车马络绎不绝,船舶相连,桅杆如林,人声鼎沸,是福州城最为繁华的地方。

  与“张真君祖殿”隔河相望的是永德会馆,两者之间有一座三捷桥相通。我最喜欢坐在桥北的树荫下,隔着河看着高墙后如一座行宫般神秘的永德会馆。那高耸入云的飞檐翘角,超凡脱俗,尤其是那雕梁画栋的阁楼堂皇气派,轩峻壮丽,总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我一直认为永德会馆是上下杭最美的建筑物,它总能让人流连徘徊。临水小坐片刻,看着繁茂的枝丫悠悠地横过水面,看着轻柔的河水从永德会馆前静静地流淌而过,竟幽幽地蔓生出静意来,一时间,风无边,水无界。

  随着人流,穿过曲曲折折的巷道,来到“敕建水部尚书庙”前的三通桥上,往西回望,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模样,恍兮惚兮,竟然以为到了江南水乡。河道两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让人遥想鼎盛时期的上下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的盛况。据说在民国时期,福州城内的三条内河仍通过此桥,故名之为三通桥,此桥原址并不在此。时过境迁,曾经输送货物的古河道已难觅踪迹。

  微冷的天,却有着和煦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最适合不过了。小模小样的水乡小巷,还有点阳光斜照着,笼罩着淡淡的烟火气息,倚在水边的栏杆上,暖洋洋的,这里没有三坊七巷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过度商业化的气息,不繁华也不萧索,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假以时日,它也将如三坊七巷那般,那也不必苛求,一切都应顺其自然。

  匆匆结束了这一趟上下杭之行。悄悄地来,遇见了喜悦,再悄悄地离别,一切都是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