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台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苍霞街道天主教堂

来源: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 2011-09-07 00:00 浏览量: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民国22年,由外籍主教苏玛索,购置苍霞胜兴敬义弄8号茶行仓库,改建成苍霞天主堂,能容纳1000多名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神父有杨神父(外籍)、卢星辉(外籍)、刘宗帮(中国籍)、赖蒙笃(外籍)、李吾纲(中国籍)。堂口管辖范围有苍霞洲、义洲、帮洲、三保、彬社等地区,教徒大多数都是船民。经常办有学习要理回答和经文读书班,由传教先生和修女担老师,义务为教徒子女服务,颇受教友们的欢迎。寒暑假时学生人数,可达5060人。

  1951年,该堂积极响应教区号召,在“三自”革新运动中,成立天主教自立革新委员会苍霞堂分会,动员教友积极参加抗美援朝、反帝爱国等运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该堂被福州市汽配七厂占用。1981年福州市交通局将该堂产权交还教区。经过修复,于1986年耶稣复活节之日正式恢复开放,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负责人神父王道弟。

  附:办事业

  仁慈堂医院  清光绪十年(1884),天主教多明我会传教士在澳尾巷堂隔巷设立仁慈堂,收养弃婴,以示天主爱心。堂务由修女们管理。民国15(1926),岁次丙寅,俗称“虎年”。民间习俗传说“虎年”生的“虎仔”会克父母,长大又会克夫,所以弃婴特别多。“仁慈堂”不顾自身条件,大量收养,护理不周,造成大批婴儿死亡。民国16年北伐军进城时,群众发现成麻袋的婴儿尸骸,认为教会虐杀中国婴孩,群情激愤,发生捣毁仁慈堂事件。次年(1928)事件平息后,更名为圣若瑟育幼院,迁往仓前山泛船浦。民国24年,天主教多明我会在茶亭原仁慈堂旧址(今斗中路4)上,改建为德撤医院。1950年停办。

  神学堂 清咸丰年间,在澳尾堂创办福州教区圣约瑟大修院,清宣统三年(1911)迁往仓前山泛船浦。民国17年,福建女子道学院从仓前山泛船浦迁来原仁慈堂内,民国23年停办。

  印书馆 30年代,天主教多明我会在洗马桥开设公教印书馆,馆内房舍及印刷机均属教会所有,由洗马桥下人祥利髻索店老板陈梓潘承包租用,教会享有优价印刷《经文要理》、《问答要理》等各种经书,以宣传教义。印书馆于1951年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