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转急中防灾抗灾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建议
时间:2022-09-22 15:50 浏览量:230

  今年入夏以来,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截至9月初,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气象轻旱,中北部沿海、三明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共16个县(市、区)城区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其中宁德市区、永泰和建宁出现中度气象干旱。夏季天气气候形势复杂多变,不容乐观,存在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的可能性,其灾害风险点:1、结合福建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需重点防范台风及局地突发性、短时强降水以及可能引发的山洪灾害、河道和小水库、城市内涝、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2、可能出现的局地性、阶段性干旱对生态造成危害,需预防高温对农、林、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影响;3、持续高温天气易给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建议:1、抓紧实施度汛工程,有效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抓紧完成各类防洪排涝设施的清淤清障、水毁修复等工作,加强汛期日常的运行管理,汛期严禁阻塞河道、破坏河堤、私挖滥采等影响安全行洪的行为和活动发生2、落实山洪防御责任,强化山洪灾害防御措施。落实县、乡、村各级山洪灾害防御组织体系、防御责任和各项措施,加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作用,加大避险自救宣传培训,开展实战演练,落实转移避险措施。3、抓紧修订应急预案,细化各项应急处置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培训演练,强化协调联动,做好应对洪涝险情灾情的准备。落实险救援队伍和物资,确保汛期随时调用。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补充完善应急抢险救援物资。4、强化防汛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强化监测预警工作,确保防汛信息及时传递。按照掌握雨情、汛情,滚动会商研判,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有效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加强对所辖河道、小水库(塘坝)、缓洪池(调节池)、淤地坝、排退水管涵(渠)、泵站及尾矿库、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低洼易积水区域、道路桥涵、旅游景区等各类防洪排涝设施、险工险段、易险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薄弱环节的日常管理和巡排,发现问题和险情,迅速处置。

来源:台江区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