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台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上下杭:延续闽商百年繁华

来源:福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7-13 15:31 浏览量: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处于福州城市中轴线上的上下杭,不仅是闽商的发祥地之一,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早期福州与世界的贸易接轨以及八闽早期的贸易繁荣,素有“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的美称。如今,经过保护修复的上下杭旧貌换新颜,引得游人如织,延续闽商百年繁华,成为福州独特的文化旅游名片。

  古厝新生:

  修缮保护与活化利用并举

  一盏清茶,一段乡音。不久前,位于上杭路88号的闽剧大观园正式开园,占地面积1340平方米,由古厝何氏祠堂经修缮活化利用,以传承、创新、发展闽剧这一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为初衷,打造集闽剧文化展示、戏曲表演、文创体验为一体的闽都文化品牌。

  记者看到,大观园首进厅堂设有10多张八仙桌及座椅,厅堂后方为舞台,两侧为闽剧文化体验区。在这里,市民游客不仅能够品茶看戏,还能穿上闽剧服装,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修缮保护与活化利用并举,街区才能越来越“活”。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总用地面积476亩,核心保护范围面积353亩,其中文保单位16处、登记文物点82处、传统风貌建筑314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14年,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程启动,遵循“修旧还旧,保持总体街区格局、风格、风貌不变”的原则和“镶牙式、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步骤,通过对街区居民的搬迁,文保单位、登记文物点、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修复,不协调建筑的整治改造,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文化商业业态的优化提升,逐步把上下杭打造成具有商业、居住、旅游、文化等复合功能,以及中西合璧建筑特色和闽商文化特色的传统街区。

  截至今年6月,上下杭累计完成13处文保单位、50处登记文物点、105处传统风貌建筑的修缮,以及约1万平方米的建筑更新,完工总面积约11.15万平方米。为充分挖掘上下杭街区深厚的商贸文化、会馆文化和民俗信仰文化资源,街区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对文保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其中,罗氏绸缎庄作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充分贯彻中华传统民俗中的“福乐、福匠、福韵、福传、福人”五福概念;省级文保单位黄培松故居已打造成福州市美术馆,作为展示我市人文发展成就和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永德会馆经过新一轮提升修复,展示闽商南洋艰苦创业、回馈桑梓的历史,纪念“无永不开市”的辉煌……如今,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便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热点。

  再现繁华:

  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交融

  漫步“上下杭·金银里”商业步行街,街区一侧耳聋伯元宵、尚干小吃、同利肉燕、糖水铺、东牙巷生煎等福州老字号店铺一字排开,另一侧则是TimHortons、路德维希、AKB48主题咖啡屋等国际品牌餐饮店,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相互呼应,“国际范”“福州味”“时尚潮”兼具。

  作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下杭·金银里”商业步行街以隆平路为核心中轴,串联上杭路、下杭路、三捷河、中平路横向四街(河),形成“四横一纵”的街区闭环步行体系格局。步行街名字取意“金厝边,银乡里”,既寓意和谐友好的街坊情,也是对闽商文化传承地续写名店林立、商业繁华美好篇章的希冀。

  今年元旦,“上下杭·金银里”商业步行街开街运营,遵循“高品位、高定位、高站位”的建设理念,对标上海新天地等国内先进商业步行街区,按照“穿越上下千年,归来仍是少年”主题,从品质、文化、景观环境入手,打造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一条步行街+五个关键点”,赋予步行街过去与未来并存、传统与时尚交融的环境品质。

  以“上下杭·金银里”开街为契机,相关部门加大招商力度,促进企业与国内外品牌运营商合作,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高端商品和时尚品牌,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据悉,首批已引进路德维希、AKB48、AMOSANANDA等10个品牌,其中中国首店3家、福建首店6家。同时,在引导街区打造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休闲等基本业态的基础上,注重丰富街区建设内涵,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多元消费产品,促进多元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根据街区特点,明确努力方向,采取招商修复相结合的运营方式,将街区分为艺术商务区、百业体验区、夜月娱乐区、国际风尚区,着力塑造“人文双杭、创意双杭、艺术双杭、曲艺双杭、活力双杭”五大特色板块,树立“城市气质”文旅IP,打造功能设施完备、区域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