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春联
供岁饭
除夕是旧历年的最后一天,福州人蒸好白米饭贮在饭甑中,供于案前,谓之“供晦饭”或“供岁饭”,俗称“隔年饭”。隔年饭用木制蒸饭甑装盛,周围插朱红筷子十双,贴红纸,扎红绳,并撒上“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在厅堂案桌上。除夕所备的隔年饭和菜肴,要全家人吃到正月初四为止。
竹制工具筅堂 意为富足 扫晦气
为了迎接新春,福州风俗早在十二月中旬就开始打扫卫生,俗称“筅堂”,亦叫“扫尘”,择吉日把住宅每个角落全部扫个干净。筅堂之后,天天都要保持房屋内外清洁,直到除夕吃过“大年饭”后,还要把最后的一批垃圾清除出门,叫做“扫晦气”。与此同时,要把水缸的水添满,谓之“添财”。
水缸“添财”
福州风俗要在除夕张贴春联,和全国各地有不同之处在于春联之上留有一段白纸。此俗始于清初,相传是悼念定都福州建立隆武政权的明朝末皇帝朱聿键,他被俘殉难时值岁末。
在福州守岁习俗也很普遍,守岁目的是“接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旧时守岁要守到五更黎明,而今一般只守到凌晨零点。
避债戏
三十盲晡(三十晚上)是债主讨债、债户躲债最紧张的日子。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就是不能过三十晚上。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