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台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福州番薯烧

来源:中国福州 发布时间: 2013-01-29 09:23 浏览量: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福州酒文化色彩纷呈。福州人爱酒,民风民俗无不和酒有关。把办宴会说成“办酒”,赴宴说成“食酒”,主人向客人敬酒说成“请重斟”,归亲嫁女要喝嫁女酒、上楼酒、暖房酒、认婿酒。酒的种类繁多,有糯米酒(红酒)、番薯烧(白酒)、南瓜酒、蛋鳖酒。福州市还留下三个与酒库(酿酒作坊,也叫库酒)有关的地名——台江延平路的酒库弄、义洲的酒埕道和城内后街的酒库弄。
    旧时,福州的大街小巷,各式酒馆星罗棋布。小酒馆颇具情趣的卖酒、喝酒的方式,叫做“柜头并”,底层劳动者——“甲哥”(搬运工)、“漳州担”(挑夫)、“拖车其”车夫和“扛轿其”轿夫,打拼一天,赚了点钱要拿回家养家糊口,同时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坐在酒店斟酌美酒,就买半斤番薯烧,外加一碟“花初”(五香花生)和“菜脯囝”(萝卜干),在柜台边犒劳一下自己,这是他们一天最幸福的时光。
    番薯烧是劳苦大众的劳动酒,深受苦力们的喜爱。搬运工、挑夫、车夫和轿夫多是郊县的穷苦农民,是被人看不起的下等人,在富人鄙夷的白眼下挥汗如雨讨生活一天,黄昏时,他们端起满当当的一大碗番薯烧,仿佛端起金色的田野、紫色的喇叭花、翠绿的番薯叶、甘甜而香酥的番薯美食。舔一舔,似乎在亲吻日夜思念的故乡清澈的河水。最惬意的,莫过于仰脖畅饮,似乎端起故乡的河水喝个够……
    有道是:若要富,开酒库。福州在1902年就有酒业公帮组织,河口嘴恒丰信酒库老板蔡贻崇被大家推选为理事长,会员达100多户,其中一小部分是零售小酒馆。旺盛时期,福州每年要生产1万多缸酒,每缸650市斤。由此可见,在当时的酒库(也称库酒)已经相当兴旺了。当时比较出名的酒库除了恒丰信外,还有德成、长春泉、玉春隆、新德兴、宝泉、源泉泰、聚来、怡丰、富春等十几家。崎顶(今八一七路南端)的长春泉酒库几乎家喻户晓、老少咸知。
    长春泉酒库酿造红酒和白酒,红酒是糯米酒,白酒就是番薯烧和“原刀”酒,番薯烧的对象是劳苦大众,“原刀”酒是从番薯烧中提炼出来的高级酒,一般是有钱人和节庆时候享受的。伙计将番薯洗净、切碎放入锅内烧煮,熟透后捞出,放在竹笪上摊晾,这一步叫煮料。第二步叫拌料,熟红薯摊了一个晚上后,在每百斤红薯中放入一脚桶粗砻糠,加2市斤至3市斤酒曲搅拌均匀成料坯。料坯放入肚大口小的瓦缸,密封放在发酵室发酵1个月至4个月,如原料呈粉黄色就可以酿酒了,这一步叫发酵。最后一步即可制酒,将发酵好的料坯放在锡鼠甑中,烧煮蒸馏,每百斤番薯可出白酒20市斤至30市斤。
    酿酒时,生人不可进入,还要讲吉利的话,以谋求好彩头,多出酒,出好酒。
    长春泉酒库里各种规格的坛、罐、瓮一字摆开,60市斤装的叫“亭”,40市斤装的叫“坛”,20市斤装的叫“瓮”。番薯烧和“原刀”酒酿好了,老板便在库外挂“发缸”或“发扛”。“发缸”即缸内的酒可分发了,“发扛”则意味着酒库伙计可以“扛”一坛坛酒送货上门了。
    桌上一壶酒,举杯乐悠悠。谁家有喜庆宴席,一坛一坛的“原刀”酒“扛”进门来,把喜庆的气氛烘托得浓浓的,东家、贵客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