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台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台江区 发布时间: 2021-02-02 10:13 浏览量: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129日在福州市台江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台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暨“十五”发展回顾

  2020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区上下不畏险阻、砥砺前行的奋进之年。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弘扬勇于拼搏、争先创优“台江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地区生产总值达600.81亿元,增长6.3%,位居全市第三;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7%和5.3%,均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4.9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7.7亿元,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3亿元,增长3.5%。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是:

  (一)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中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决策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和区委部署,织密织牢疫情防控“五张网”,全力以赴筑起防疫“铜墙铁壁”,全年始终保持“无疫情区”良好态势。围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紧盯进口冷链食品管理、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管控等关键环节,实施核酸检测4.7万人次,累计集中医学观察6171人、居家隔离2911人;在公共场所全面推行“亮码通行”,消杀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场所1395万平方米。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高效落实减租、稳就业奖补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发放企业复工复产指南3.6万份;用好抗疫专项贷款,助力48家企业申请融资贷款25亿元;坚定不移落实减税降费,全年为市场主体减税2.52亿元、社保降费6.74亿元;集中力量推动市场复苏回暖,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同比增长20%。

  (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主动融入“三个福州”建设大局,着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重点打造“平台经济”,培育和挖掘平台经济项目51个,华锦贸易、易鲜冷链等13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福州市平台企业。“苏万宝”商圈成功引进蔚来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业态,入选省级示范商圈。朴朴电商、土土优选等新零售业态初具规模。开展“全闽乐购”“520台江云告白”等线上直播、线下促销活动600余场,带动消费39亿元。夜色经济方兴未艾,成功打造万科广场等三大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上下杭·金银里”高品质步行街顺利开街深入实施楼宇经济“倍增计划”,精心组织“楼宇企业回归”行动,新增税源回归企业825家,入库税款4600万元。抢抓新基建新机遇,累计建成5G基站406个,在全市率先实现5G网络信号全覆盖。出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等系列惠企政策,兑现奖补资金1.05亿元;进一步落实“一企一议、一事一议”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问题685个,有效助推企业成长壮大。

  (三)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一以贯之落实“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全年完成341个“五个一批”项目和37个市级重点项目,均超年度投资计划。以“抓项目促跨越”专项行动为抓手,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三期等137个项目顺利开工,瑞特大厦等61个项目实现竣工,超额完成市下达开竣工任务数全力开展“双百双千”增产增效行动,重点企业正增长率达98.4%。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提速增效,苍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保护修缮、外立面景观整治等工程基本完工,南公园街区保护修缮工程一期全面完成。招商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引进春申股份、华清东方、雪链物联网等优质项目超千个,总投资879亿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1家。

  (四)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营商环境3.5版改革成效凸显,区级“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超七成,“信易批”“打包办”“全城通办”等服务广受好评。简化投资审批办事流程,开设重点项目业务办理“绿色通道”,电子证照增量生成率达100%。15家区属国有企业全面改制整合,区国投集团、城投集团正式揭牌成立街道机构改革、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融媒体中心建成投用。食品安全“一品一码”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方位推广“家园事务服务中心”“五事工作法”及“三社联动”工作模式,创新推出“邻里议事厅”“人民勤务岗”等做法,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集成改革经验获全市推广。

  (五)城市品质稳步提升。243个新一轮城市品质提升项目、358个老城区“十位一体”综合提升项目全面完成,城乡基础设施投入达26.18亿元。打铁垱新村、河口东里等22个零星旧改项目顺利完成,滨海快线南公园站、中平花园1号楼等重要节点项目净地交付。红星地块安商房基本封顶,柔远雅苑、融信洋中城顺利交房,1.5万户居民完成回迁选房。高标准整治提升宁化新村、凤凰新村等39个老旧小区,惠及群众1.4万户,改造数量及投资额居全市之首。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整改隐患问题278处、群租房1819户。开展整理“城市客厅”专项行动,市容市貌管理等十大专项工作扎实推进,道路保洁、园林绿化等综合排名明显提升,创建4条市容严管街。新增停车泊位1234个,打造海峡金融商务区、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三大规范停车示范区。实施拆墙透绿70处,新增绿地110亩,建成街头公园38个、城市绿道8公里,闽江北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建成开放。新改扩建市政道路10条,完成城市标识系统更新。全面落实垃圾分类“四定”工作,分类准确率达80%以上。苍霞街道入选“福建省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街镇”。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

  (六)民生短板全力补齐。6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有效落实。南公小学、双杭小学主体结构封顶,鳌峰学校、南公幼儿园等一批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城镇就业10449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214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主动为全区户籍居民购买政府救助责任保险。健全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增长8.3%。加大对各类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累计发放低保、医疗补助、临时救助等各类抚恤补助金7500万元。新港街道、鳌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改造提升,5家“长者食堂”正式运营。武夷绿洲智慧体育公园、智能健身驿站及20条健身路径建成开放。实施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行动项目30个,完成5处文保单位、10处登记文物点、57处风貌建筑保护修复。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一体化建设,打造51个平安智能小区,群众安全感率位居省、市前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司法行政系统特赦实施工作获国家司法部表彰。

  (七)政府建设切实加强。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守廉洁制度。开展“弘扬台江精神、奋力争先进位”主题活动,狠抓政府执行力提升,全方位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年效能处理16人,干部作风、政务环境明显好转。依法治区扎实推进,媒体公益普法制度不断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进一步落实。完成审计项目20个,审计调查5项,大数据审计成效初显。全年主动公开政务信息1148件,区政府及部门预算公开率达100%。自觉接受各类监督,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建议,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18件、政协委员提案112件,满意率均达100%。

  各位代表,2020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的胜利实现。经过五年的努力,台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诸多新突破,为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经济发展量质并举,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370亿元提高至600亿元以上,五年突破三个百亿台阶。人均GDP从7.91万元增加至12.5万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占GDP比重达85.3%。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较2015年也有大幅提高。

  五年来,我们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动能日益成长壮大深入实施服务业强区战略,两大商务区、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商圈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零售之都核心集聚区初步显现,生鲜电商、直播带货等新零售模式蓬勃发展,网络销售额从35亿元提高至120亿元,增长240%。传统商业做大做优,年销售额亿元企业超百家,商贸限上限下比例由48:52优化至75:25两大商务区新增高端商务楼宇面积26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从800家增至2850家。新增升龙汇金中心、宇洋中央金座等税收超亿元楼宇8栋,税收亿元楼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飞跃。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9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业加速集聚,引进区域性银行总部26家,外资银行数占全市一半金融业税收达全省的四分之一,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已成为全省金融业态最集聚、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在全市首创“楼长制”,完善“企业服务月”“一企一议”专题协调等工作机制,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区行政服务中心新址投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控制在法定时限的20%,“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达98%。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小时。新增市场主体6.34万户,累计减税降费约19亿元。完成10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52个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实现权责清单街道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五事工作法”获评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

  五年来,我们着力精建管优治理,城市建设品质和颜值明显提升。创新“1+X”全面系统集成工作法,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小街巷、立面景观等整治项目。累计实施38片、1753亩旧屋区改造,配建101万平方米安置型商品房,1.2万户群众迁入新居。全面整治白马河等12条内河,水系沿线慢行系统建成开放,南公园、闽江北港公园完成景观提升,新增串珠公园23个、街头公园98个、绿地540亩。完成25项交通缓堵、96条市政道路新改扩建60条小街巷整治提升及210项缆化下地项目138栋楼体景观焕然一新,127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垃圾分类全面推行,“路街巷长制”“河长制”实现全覆盖。上下杭、南公园等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开放,17条传统老街巷、45处文保单位得到修缮提升。完成闽江沿线116项夜景项目,海峡金融商务区立面灯光秀多次登上央视舞台,成为“夜福州”的闪亮名片。中央环保督办件全面销号。

  五年来,我们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区累计用于民生支出72.69亿元,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207件。实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2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78万元提高到5.4万元,增长42.8%。新改扩建学校16所,新增学位6000个,适龄儿童入园率达99.1%学前普惠学额覆盖率从29.76%提高至85.86%。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率达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门诊人次药品费用降低69%。提升基层文化站62个,新建体育休闲公园2个、健身路径105条。“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形成全区综治“三率”实现大幅度提升,群众安全感率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前10。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五年来,台江区科技、教育、文体和卫生健康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相继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单位”“福建省科普示范区”等称号,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部委验收考核,高分通过省对县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获得“优秀”等级有望连续六届蝉联全省文明城区称号。同时,政府各项改革及人事、物价、档案、民宗、侨务、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生育关怀、山海协作、安全生产、人防、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民兵预备役、双拥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奋力攻坚中排除艰难险阻,在同心同德中增添信心定力。台江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育新,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依法监督、各位政协委员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台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受疫情冲击,经济面临的困难多、挑战大,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服务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相对薄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较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旧屋区及零星地块改造等任务依然繁重,城市管理、市容市貌与中心城区地位还不相匹配;民生事业仍存在较大短板,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还不均衡;政府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坚决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五”发展规划

  根据《中共福州市台江区委关于制定台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福州市台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对台融合发展新路,推进新时代新台江治理现代化,努力建成城市管理先进、社会安定稳定的示范区,加快建设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核心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2.5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0%,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35年,全面补齐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等短板,在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主要任务是:

  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优化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围绕建设“福建陆家嘴”战略目标,以标准化理念做好商务区建设,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构建金融产业发展新高地,建设更具优势的实力台江。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三创”平台建设,实施人才引进培育工程,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400家,建设更具特色的活力台江。

  三是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主动融入福州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和自贸区建设,放大“多区叠加”优势,推动“两岸”深度融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建设更加包容的开放台江。

  四是打造“城市客厅”。推动城区有机更新,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美化城区生态景观,打造智慧城市样本,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建设更高颜值的美丽台江。

  五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稳步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质量,构建优质均衡全面的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建设更有品位的幸福台江。

  六是提升城市精神品格。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打造特色闽都文化城区,建设更有魅力的文明台江。

  七是构筑科学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大力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台江。

  202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1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年、起步年和基础年。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坚定信心、解放思想、苦干实干,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转型升级,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

  做优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87%。突出金融业带动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等模式创新,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及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用评级等关联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力争金融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30%以上,加快打造海丝核心区金融中心。优化商贸服务业结构,净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0家,限上商贸比例优化至78%。开展“购物节”“消费季”等特色促消费活动,挖掘内需潜力、释放消费需求。用好用活升龙环球中心、融侨中心等楼宇资源,确保两大商务区入驻企业突破3000家、新增税收亿元楼2栋。加速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引导国内外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企业入驻集聚,打造全区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持续丰富“闽江游”品质内涵,提升东方古玩城、特艺城等文创产业集聚区规模和能级,形成商旅文融合发展的格局。

  做强三大增长极。以两大商务区为载体核心,实施现代都市园区标准化建设,打造高新技术、数字经济产业园,增强产业虹吸能力精心规划12公里黄金江岸线公共空间和设施,推进两大商务区物理空间贯通与功能提升,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益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底蕴,突出古厝活化利用,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高标准打造光明港灯光秀,策划推出实景演出一台戏、游艇休闲等文旅项目,打响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福建第一的“上下杭·金银里”品牌大力建设“智慧商圈”,整合金融街万达、茶亭街等商圈资源,扩大“首店”矩阵,推动现代商圈数字化、品质化升级;加快大利嘉城、中亭街等传统商圈改造提升,引入电商直播小镇、网红服装销售平台等新业态,推动设施改造、业态互补、错位发展。

  做实项目支撑。以“抓项目促提升”等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落实“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加快拆而未交、批而未供、供而未建等闲置土地利用,实现项目开工150个、竣工70个。提速建发汇成新时代大厦、新玺中心等100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额201亿元。突出优商选商、精准招商,力促东方雨虹、中联钢信等优质项目尽快落地,力争全年新引进注册类项目700个以上,实现到位资金700亿元以上紧抓“平台福州”发展契机,加快食品、医药、钢铁等行业购销供应链平台建设,实现销售额300亿元;促进朴朴电商、华锦贸易等项目建设,打造百亿级销售企业2家,实现五百亿级销售企业“零突破”。主动融入“海上福州”建设,加快阳光七星水产交易等项目上线运营,着力打造福州海洋经济结算中心。

  (二)聚焦创新驱动,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对接福建自贸区扩区,全力争取将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列入自贸区范围。逐步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市场化转型进程,做大做强区国投集团、城投集团,推动国有资本高效运作。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街道、社区考核制度,有效解决基层机关化问题。全面推广“社区吹哨,部门、街道报到”模式,明确权责划分,建立规范有序、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社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持续推进“信易贷”“中亭街—上下杭信用可视化街区”“两大商务区信用楼宇”等试点项目,打造诚实守信和谐台江。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个、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支持上源生科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新中冠大数据研发运营中心、福州市职工“三创”中心发展壮大。主动对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抢抓5G通信、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发展机遇,建设无人驾驶、智慧停车、楼宇经济动态监测等数字应用示范场景10个以上。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一站式”“订单式”配套服务,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改革,推进“一件事”集成套餐事项清单梳理,完善“云代办”“打包办”“全城通办”,力争“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达80%以上、即办件比例提升至40%。全面衔接上级下放取消事项,动态更新部门、街道权责清单。完善楼宇企业服务管理智慧平台,持续开展商务楼宇评星评级认定,落实“楼长制”“楼管员”“一企一议”等企业服务工作制度,楼宇空置率控制在30%以内。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加大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宣传力度,落实落细总部企业认定和奖励政策兑现,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

  (三)聚焦宜居宜业,展现城市客厅新面貌

  高标准推进城区更新。以城市美学理念推进新一轮城市品质提升“十位一体”工作,实现“个个是精品、处处成景观”。启动上海东新村二期等8个地块395亩连片旧屋区改造,加快遗留地块征收扫尾,继续实施一批零星地块精准旧改。整治亚峰小区、东辉花园等25个老旧小区,在全市率先启动直饮水建设试点,实现立面景观、基础设施等同步改造到位。新改扩建瀛福路、鳌中路等10条道路,建设琯后街等3条传统老街巷,形成一批网红打卡点。实施30个夜景灯光提升项目,美化、亮化五一路及闽江沿线等重点区域,全力打造省会最美景观带。

  精细化实施城市管理。开展美化“城市客厅”专项行动,持续实施市容市貌管理等十大专项整治,打造20条以上严管街区(路段)。全面加快城市智慧化建设,推进“门前三包”一店一码信息化监管。开展垃圾分类误时投放专项整治,探索建立垃圾分类积分激励机制;完善小区“公交站牌式”和沿街商铺上门分类收运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全覆盖。遵循“消除存量,严控增量”的原则,确保“两违”零新增。严抓交通环境治理,强化电动车路面管控和共享单车管理,保持中心城区良好秩序。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施工噪音、道路扬尘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严格落实“河长日”工作制度,大力推进内河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高智慧管河水平。推动闽江北岸环境改善,优化滨江节点公共空间品质,打造现代化活力水岸。继续拓展市民休闲空间,启动鳌峰公园改造工程,打造一批城市花园花廊、林荫网络和街头景观小品。进一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大力倡导推广节能减排、低碳出行和绿色消费。

  (四)聚焦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普惠学位数达1.25万个以上实施交通路小学、宁化小学、台三小、台五小等修缮工程,建成投用南公小学、双杭小学等4所学校,新增学位2700个以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校长、教师绩效考核奖励机制。稳步实施“区管校聘”工作,优化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持续推进“三名”工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区”。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协调机制,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充分借鉴“三明经验”,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改造提升洋中、后洲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医疗联合体协作,开展名医工作室、智慧健康小屋等基层特色专科建设。加快社区医院建设,补齐人才、业务用房等医疗卫生领域短板,建立“红十字博爱驿站”,着力打造“健康台江”。

  提升城区文化品位。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榕举办为契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街区人文底蕴,策划推广商贾文化、朝贡文化、闽菜文化等系列特色活动。开展新一轮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修复文物6处、历史建筑30处,打造一批古厝活化利用精品案例。进一步完善10分钟体育健身圈,新增健身路径20条、社区球场2个。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和活动中心。

  (五)聚焦共治共享,建设安定和谐新家园

  完善保障体系。持续做好“六稳”工作,进一步落实“六保”任务,办好32项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等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以上,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000人以上。完成红星及周边地块安置回迁工作。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成区社会福利中心,开放“长者食堂”8家,推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打造都市型养老圈。持续扩大政府救助责任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市场化灾害事故、治安案件救助补偿机制。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街道(社区)服务站规范化建设。继续深化与甘肃安定区、福建建宁县的对口协作工作。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聚焦落实“三个如何”,积极搭建“党建联盟”工作体系,完善“三社联动”服务模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沉。进一步理顺社区治理权责关系,持续推广“五事工作法”“家园事务服务中心”等基层治理模式,促进社区精细化管理平台有效应用。完成苍霞新城全方位改造提升,构建标准化社区服务模式,打造新时代社区治理示范点。开展社区工作事项清理减负,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增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活力。完成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坚持打防结合,探索构建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台江”。创新推广苏万宝商圈“1+6+1”警务模式、上下杭片区联勤联治等工作经验,健全“五级防控”勤务机制,纵深推动治安清查整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初信初访办结化解率达90%。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方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开展消防、城市建设等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六)聚焦高效廉洁,打造服务型政府新形象

  坚定政治立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福州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台江落地见效,让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深化法治建设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法规体系,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融合。加快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程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协商意见。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狠抓执行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考核化。持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整肃机关效能,深入查处“虚、僵、躲、拖、腐”等突出问题。坚持一线督查、一线考核,将“严管厚爱”理念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建立健全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相适应的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

  坚守廉政底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进审批监管、执法司法、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发展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拼搏、争先创优,为加快建设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核心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而努力奋斗!

  区十七届人大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有关名词解释或缩略语注释

  页码

  名词(缩略语)

  注    释

  2

  “六稳”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

  “六保”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

  “五张网”

  外防输入网、核酸检测网、无症状感染者管控网、重点场所防控网、社区(村居)精准防控网。

  3

  “三个福州”

  “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

  3

  新零售

  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3

  新基建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3

  “五个一批”

  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

  4

  “双百双千”增产增效行动

  福州市2020年推出的一项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主要是:筛选200家一产企业、124家建筑业企业、1003家工业企业、1333家三产企业,开展点对点、全方位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4

  “信易批”

  结合实施信用承诺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守信主体在申报材料不齐备的情况下实施“容缺受理”等便捷审批服务,加快办理进度的一种方式。

  4

  “打包办”

  企业、个人在办事时,若涉及多个部门或需多次提交材料时,将由一个窗口“打包”完成受理、发证,且只需一次性提交材料。

  4

  “全城通办”

  申请人可以不受辖区限制,任意选择到就近市、县(市)区审批窗口办理审批业务。

  4

  “一品一码”

  指同一品种批次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安装规定的追溯编码规则,赋予唯一的识别追溯码。

  4

  “家园事务服务中心”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街道牵头、社区参与”的民间非盈利组织,承接各类老旧住宅小区管理。

  4

  “五事工作法”

  听群众说事、让群众议事、帮群众理事、向群众晒事、邀群众评事。

  4

  “三社联动”

  在社区治理中,以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为载体,推动多方共同参与。

  4

  “区管校聘”

  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4

  “十位一体”

  集“重要街区综合提升、零星地块精准改造、老街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街头小公园建设、拆墙透绿、精准立面景观整治、广告牌匾清理整治、杆线和箱柜清理整治、缆化下地”于一体的老城区综合提升工作。

  5

  “四定”

  定时投放、定点收集、定人管理、定位监控。

  5

  “三大战役”

  针对大气、水和土壤三个方面的污染治理。

  6

  “长者食堂”

  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就餐场所,以街道为中心,辐射周围社区,为居住在社区中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健康、实惠的餐食。

  6

  “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6

  “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6

  “两个维护”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7

  两大商务区

  海峡金融商务区、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

  8

  “楼长制”

  由各级党政相关负责人组织领导相应楼宇的经济发展和管理工作的制度。

  8

  “证照分离”

  指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审批的改革。

  8

  “1+X”全面系统集成工作法

  将小街巷整治、缆化下地、景观改造、零星旧改、拆墙透绿、店牌店招整治、边角小绿地改造等项目整体打包,在组织领导、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围绕一个中心,多方协作、统筹考虑、共同推进,实现建设一个项目,改造一片基础设施,提升一个区域的居民群众生活环境。

  8

  串珠公园

  以沿岸内河步道和绿带为“串”,以有条件、可拓展的块状绿地为“珠”,串绿成线、串珠成链,在内河两岸建设形成串珠式公园绿地。

  9

  “路街巷长制”

  由各级党政主要相关负责人组织领导相应道路和街巷的管理工作的制度。

  9

  “河长制”

  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9

  学前普惠学额

  由公办幼儿园和提供普惠性服务的民办幼儿园所提供的学位。

  9

  综治“三率”

  群众安全感率、扫黑除恶好评率、执法工作满意率。

  10

  教育“两项督导”

  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实绩督导考核。

  10

  山海协作

  为实现联动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等沿海地区与地处山区的南平、三明、龙岩、宁德等结对成子,开展对口帮扶。

  11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1

  “四个全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2

  “3820”战略工程

  1992年,习近平同志倡导并主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提出了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是为福州量身定做的一个总体性战略发展规划,是着眼福州全面发展制定的发展思路。

  12

  R&D

  研究与试验发展。

  12

  “双循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2

  “三创”

  创新、创业、创造。

  13

  “多区叠加”

  福州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

  16

  购销供应链平台

  指通过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直至终端销售等流程的优化提升,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16

  “社区吹哨,部门、街道报到”模式

  以社区在基层各项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由区直职能部门、属地街道组织力量下沉,协同社区开展联同办公,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助力一线工作提质增效。

  16

  众创空间

  一种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18

  “门前三包”

  通过与临街部门、单位、经营户和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各责任单位、责任人在各自的责任区内包环境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一项制度。

  18

  “两违”

  违法占地违法建设。

  19

  “三名”工程

  名校长,名师,名教研员。

  19

  “三明经验”

  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探索市、县、乡、村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通过补齐医疗资源短板、推进分级诊疗,解决“看病难”问题;通过降低药品耗材流通费用、规范医疗行为,解决“看病贵”问题,实现患者、医生、医院、医保基金等多方共赢。

  19

  医疗联合体

  简称“医联体”,将一定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0

  “三个如何”

  如何让群众生活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

  20

  “党建联盟”

  由各类型党组织联合形成的区域交流协作平台,通过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构建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建引领区域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21

  “1+6+1”警务模式

  一个中心(万宝商圈联防联动中心)、六支队伍(执勤点、联动应急保安队伍、徒步武装巡逻队伍、GPS巡逻车、巡特警反恐大队、平安志愿者队伍)、一套机制(重点目标联防联动机制)。

  21

  “五级防控”

  “市本级-县(市)区级-乡、镇(街道)级-村(居)级-小区(单位)级”防控体系。

  21

  “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社会治理经验。

  21

  “大调解”

  建立健全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工作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21

  “四个最严”

  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