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代表:
《关于提升台江楼宇经济的几点建议》(第103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3年,台江区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局,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动“党建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行动,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楼宇经济健康发展,主要举措如下:
一、简化审批流程,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
一是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聚焦企业和群众重点关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大幅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2024年以来,已累计办理“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138件。二是提供特色楼宇服务。针对两大商务区写字楼密集的特点,升级打造“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红色代办点”“三人为众”人才驿站,深化“企业吹哨、两委报到”机制,打造“一键下单、当天上门、免费咨询、全程代办”、“咨询帮办制”等服务模式,精准服务楼宇企业完成营业执照变更、跟踪开户进度,确保合规推进落地台江。
二、赋能楼宇经济,激发区域发展内生活力
一是“以楼聚产”,打造“立起来”的产业园。创新打造“商楼红盟”、楼宇“两委”品牌,以IFC、ICC、钱隆广场等楼宇为载体的基金港,已集聚基金公司37家,推动企业间达成合作项目20个、累计投资超24亿元;依托创实大厦等建立的台江数智港落地数字经济项目44个、总投资160.7亿元;落地海荣大厦楼宇的海荣供应链平台经济产业园已招引企业67家,预计年销售额达200亿元以上。二是构建楼宇经济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两大商务区高品质提升工程,用好用活辖区61栋高端商务楼宇资源,出台《台江区楼宇星级评定机制》、《台江区加快推挤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目前全区已聚集29家银行总部和区域总部、1022家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成为全省法人金融机构、省级金融总部机构、大陆台资银行机构等金融业态最集聚的区域。
三、加大扶持力度,构建楼宇经济发展新高地
一是出台惠企政策。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出台《台江区贯彻落实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台江区“项目攻坚突破年”招商行动方案》等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助力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二是创新服务方式。上线全市首个“营商通”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多源汇聚,一站共享,动态更新”。目前,平台已汇聚76条惠企政策文件、35条办事指南,访问量达到5600余次,精准匹配超3300次,先后获福建日报、福州电视台、福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刊载宣传。
四、开展多元活动,融入楼宇经济发展新环境
一是搭建政金企沟通“新平台”。常态化开展“福建省百亿中小微企业提质增产争效专项资金贷款”、“榕腾计划”等政策宣讲活动,助力企业纾困解难。2023年以来共组织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资本会客厅”路演等政金企对接活动11场,促成11家银行与多家企业签约合作,授信金额超65亿元。二是助推外贸企业发展。针对外贸企业强化金融服务,推广“跨境保”“跨境贷”等创新型金融产品,开展“小微出口护航行动”,推出“单一窗口+出口信保”服务模式,近三年共为246家小微企业投保,投保总额达2.2亿美元,支持小微企业出口规模约7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9%。三是支持外贸企业拓宽海外市场销路。做好广交会、进博会等重点展会的组织协调、注册报名、招商对接工作,鼓励企业通过国内外展会平台,拓展订单,日常工作中,通过线上途径,及时转发关于外贸会展、出口信保、出国经贸对接等一系列经贸活动,助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五、下一步举措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更有效率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营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贸易环境,打造软件最温暖、硬件最给力、全市走前列的营商环境台江样板。
1.打造政企沟通平台,赋能楼宇经济发展
发挥商务区区域优势,搭建政金企对接桥梁,常态化开展楼宇企业项目路演活动,深化投融资合作,赋能各方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推动商务区资本市场生态圈优势发展和投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2.强化要素保障机制,提升涉企服务质量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加强部门协作沟通,完善“一企一议”协调机制,加强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健全区领导挂钩重点企业机制,常态化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等行动,增强服务企业的专业性,精准把握企业难点,帮助化解难题,积极主动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分管领导:王 冰
联 系 人:石丽琪
联系电话:87813339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