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新增六位市级非遗传承人
时间:2019-12-03 10:19

  日前,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最新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台江在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学等4大项目上均有上榜,郑世俊、阮须林、李联通、陈彪、王增鑫、周国禹等6人荣升市级非遗传承人! 

  这6位传承人有哪些“本事”?来了解一下! 

   


  传承人:郑世俊、阮须林

  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郑世俊

  郑世俊,男,1952年出生。从艺年限46年,先后学习十番的各种特色乐器,熟练掌握各种演奏技艺。自2001年担任台江十番乐团副团长、团长。在福州市多所学校和江滨公园等公共场所,传授十番乐器,传播十番知识,培训学员和十番音乐爱好者。

 

  阮须林(中)

  阮须林,男,1942年出生,从艺年限63年。熟练掌握椰胡和全套十番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1987年,阮须林与王道辉等人共同发起组织了福州民间乐团(现为台江十番乐团),并长期担任副团长,在福州市多所学校传授十番乐器。

  茶亭十番音乐

 

  福州茶亭十番音乐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很早以前,福州民间盛行舞龙灯。后来为龙舞伴奏的打击乐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使用的乐器有狼杖、大小锣、大小钹等五种。人们为了避免五件乐器组合的单调性,在其中加进管弦乐器笛子、逗管、椰胡等,同时还加进了清鼓和云锣。为求得音量上的平衡,每种管弦乐器皆配以双数,形成双笛、双管、双胡,共约十种,乐队即由此基本成型。

   

 

  传承人:李联通

  福州李道环神像画

 

  李联通

  李联通,男,1958年出生,从艺年限54年。李联通7-8岁时就跟随父亲“福州李道环神像画”第二代传承人李定衡学习“福州李道环神像画”的绘画技艺。自1985年学成后至今的40余年中为福建省各地庙宇及信众、海内外信众绘制神像画。现在,李联通已经培养了第四代传承人李真。

  福州李道环神像画

 

  李道环神像画是具有传统优势与特色的民间水陆画、神像画,其创始人为李道环。神像画历经百余年的传承发展,与民间信仰、民风民俗融为一体,其所蕴涵的宗教思想与独特的绘画艺术特色,对研究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古代美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当代的绘画传承与艺术创作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传

 

  

  传承人:陈彪

  依海肉燕制作技艺

 

 

  陈彪 (左)

  陈彪,男,1962年生,从艺年限40年。陈彪初中毕业后随父亲学习依海肉燕制作技艺,由浅入深地学习从原辅材料的好坏的辨别、不同部位锤肉时的力度大小,到根据天气干湿程度决定洒地瓜粉时的厚薄程度。十年磨一剑,完整且熟练地掌握了燕皮制作技艺。2002年陈彪注册福州依海肉燕老铺。

  依海肉燕

 

 

  依海肉燕,源自清代同治年间(1869年),由福州人王世统在台江区开设的“聚记清水肉燕店”传承而来,王世统创制的肉燕,放入锅中久煮,汤水不糊,其店名因此而得。

 

  传承人:王增鑫

  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

 

 

  王增鑫

  王增鑫,男,1982年12月出生,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从艺年限19年。出生于乐器制作世家,为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人,熟悉各种传统乐器制作的流程和技艺特点。2006年,王增鑫正式专职从事乐器制作工作,跟随其父亲王道武系统的学习乐器的制作。

  老天华乐器行

 

 

  中华老字号福州“老天华乐器行”,曾在190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得银奖。其乐器选料精、加工细,发音悠扬悦耳、音色柔美、音准正确,能完美地应用于各类演出场合。

 

   

 

  传承人:周国禹

  周氏喉外科治法

 

 

  周国禹

  周国禹,男,1973年出生,从艺年限25年。1996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主治医师,2014年入选福建中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委员。周国禹从小跟随父亲周世杰学习中医喉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工作,现已掌握周氏喉科外治法中诊疗、针灸、脉学及制药等方法。目前为周氏喉科外治法第六代传人。

  非遗传承,贵在后继有人。世界遗产大会明年将在福州召开,台江将加大力度保护和宣传非遗项目让传统技艺和文化发扬光大! 

来源:台江区文化馆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